当前位置:笔墨书屋>现代都市>皇孙凶猛> 第八十八章 范明友之谋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八十八章 范明友之谋(1 / 1)

第90章 范明友之谋 「所以,你认为这种分配方式不正确?」 夜色深沉,奉明军营大帐中,刘进仍未休息。 他其实有点累! 哪怕每日服用虎骨壮身丹,可那种来自于精神上的疲惫,依旧难以消失本以为,古代练兵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。 但看过了孟德新书,学习了孙子兵法,司马法,还有霍去病在六伐匈奴时与汉帝的通信内容之后,他终于明白,练兵不是单纯的打打杀杀,所以牵扯的东西太多。 似孙子兵法和司马法,都只是一个总纲领。 能掌握多少,看个人悟性。 孟德新书,算是第一次对军事进行了一个总结。 从指令,从队列,从训练,方方面面。 所以,后世人对曹操的评价,绝对是有缺失的。 特别是他在军事上的成就,可不仅仅是一个军事家而已, 他的练兵方法,指挥艺术,同样达到了化境。 而霍去病与汉帝的通信,则更多指出了这个时代中的一些缺陷。 比如对士兵的训练,比如对行军作战的要求-—----他写的很细。其中也有一些很个人的观点,但对于这个时代而言,未尝不是一种补益。反正,刘进收获很多。 第一天的比武,已经结束。 史玄带了一个人过来。 就是他说的范明友。 刘进其实有点累,但还是强打精神,和范明友寒暄。 但是,当范明友指出他现在对军卒的分配方法有错误的时候,那疲惫立刻一扫而空。 「殿下命羌氏自成一军,问题很大。 羌氏人好聚众,一旦让他们自成一军,很容易出现抱团的现象,甚至有可能抵抗军令。而且,殿下军中的羌氏人数不少,八九百人,几乎已经占居了一半。 一旦他们在战场上生事,哪怕殿下身边有赵安国这样的猛将,也难以压制。」 范明友的年纪不小,二十四五的模样。 他在桥家牧场做事,随牧场迁徙,几乎走遍了凉州。 对于羌氏这种异族,他非常了解。 在说完了坏处之后,他又提了不少例子作为证据。 「殿下可知金城羌乱?」 「不太清楚。」 「就是一场羌氏暴乱。其实最初的原因也很简单,就是河湟旱灾,令当地羌氏部落难以生存。于是当时的凉州刺史史恭—----哦,草民记得,史恭是殿下的——...」 「他是我舅舅。」 「那是明友失敬了。」 「没事,你继续说。」 「史凉州最初的想法是好的,他下令迁河羌氏部落在金城附近谋生,如此一来,官府也方便予以救济。但他却划出了一块土地让那些羌氏聚众为生。一开始,羌氏尚对官府怀有感恩之心。但随着他们的人数越来越多,需求也就越来越大。 他们认为,官府对他们有歧视,于是向金城提出更多的需求。 可这凉州苦寒,哪有那麽多的救济。 一开始,他们只是不满。可慢慢的,就从不满变成了怨恨,于是举兵攻入金城—·—· 那场暴乱,造成金城百姓近万人死伤。 后来史凉州派兵镇压,杀了两万馀羌氏,余者遁入河湟,却成了金城的肘腋之患。」 刘进闻听,燮起眉头。 关于这场金城羌乱,他是第一次听说。 也难怪,这种事情说出来不好听。 明里,官府是赢了。 但近万金城百姓死亡,却是事实。 同时,这也代表着朝廷对羌氏的第一次招揽失败。 史恭也因此罢官,从凉州灰溜溜回到了长安。 虽然恩宠犹在,但——· 「那明友以为,当如何?」 「打散,彻底打散。」 范明友道:「羌氏聚则成虎,散如病猫。只有把那些人彻底打散后,而后吸纳军中,放可以形成威慑。凉州有一首民谣:十羌乱起,独氏为良-———」 意思就是,十个羌人聚在一起,就可能酿成祸事。但如果让他们分开,便会成为温顺百姓。」 刘进不由得,连连点头。 他,还是第一次听到这首民谣。 「明友,你离开之前,把这首民谣写下来。」 「好!」 「那按照你的说法,彻底将羌氏打散,会不会引发动荡?」 「殿下,蛇无头不行,羌氏慕强。只要把他们之中的强者单独提列出来,剩下的人便不足为虑。那些强者,手下绝不可有羌氏,否则必然又会聚在一起·—.」 虹吸效应呗。 一个羌氏强者,会自然形成一个群体。 「明友计将安出?」 范明友微微一笑,拿起那份羌氏名单。 把考核出来,被确认是强者的羌氏勇士勾画出来。 「这些人,可以为百人将,却绝不可使其为五十人将或者十人将,五人将.·..· 架空他们,百人将之下,不可有羌氏人出任。如此一来,有队长丶什长丶伍长将他们和羌氏隔开,使其无法聚众。一伍之中,只得一二人,一什之中不超过三人。 把这些羌氏彻底打散,让他们融入军中· 「可这样一来,八百羌氏会有许多剩馀。」 「剩馀者,可以为辐重,可以为殿下亲随。我知殿下虎豹营骑名为一营,实则已招募兵马超过三千。总有办法将这八百羌氏吸纳同化,慢慢为殿下所用的。」 「又是三郎那个大嘴巴?」 刘进,眸光一闪。 范明友笑道:「殿下莫要怪罪三郎,而是三郎此次陇右之行,见到了不少羌氏匪乱。他对那八百羌氏,也有顾虑,所以私下里与我倾诉,才与我说了一些实话。」 刘进闻听笑了。 「明友,何不留在虎豹营骑?」 「我文不成武不就,让我去做伍长什长队正,我也不愿意。做百人将, 军侯,我武力不足以震慑手下-—---殿下之美意,草民心领。不过草民还是对司隶校尉更感兴趣。」 「你若入司隶校尉,怕最多也只能做个假佐。』 「哪又如何?六百石俸禄,草民心满意足。』 刘进叹了口气。 他真觉得,范明友可以在军中做一番事业。 可明显,他意不在此。 不过司隶校尉也挺好,至少短时间里,司隶校尉在他手中,范明友仍然是他部曲。 「既然明友你心意已决,那我也不强求了·—·--明日你和三郎一起返回长安,到长信宫报到即可。」 「三郎明日未必会走。」 「为何?」 「殿下那博铺,今日让三郎赚了不少。估摸着他怎也要等比武结束之后,才会离开。」 「那赌棍!」 刘进忍不住笑骂了一句。 「也罢,你和三郎一起回去便可。」 「殿下青睐,草民感激。草民虽不能在虎豹营骑效力,但却可以为殿下举荐一人。」 「谁?」 「此人名傅介子,北地人氏。 他今年二十三,有勇力,晓谋略,且胆气雄壮,好斗若狸奴,故当地人给他起了个浑号,傅狸奴。年少时,喜争强斗狠,不是在打架,便是在去打架的路上。 十八岁时,闻苏子卿故事,幡然悔悟。 如今,他在长安求学,如果殿下对他有兴趣,草民可以为殿下引介,让他前来。」 傅介子? 一个听上去很有意思的名字。 范明友的介绍很详尽。 特别是那句『不是在打架,便是在去打架的路上』,让刘进莫名想起了前世刷过的狸花猫打架视频。 狸猫好斗,为了报仇,顺着空调外机爬十几层楼,找家猫报复的视频, 曾让他笑了很久。 也就是中国没有蜜。 否则平头哥之名,便要落在傅介子的头上。 「他愿意吗?」 「有何不愿意,左右是个门路。」 范明友笑嘻嘻说道。 但也说明,那傅介子而今在长安,混的并不如意。 「那你便以我之名,徵辟他前来。」 「喏!」 范明友闻听,躬身领命。 他是个健谈的人,和刘进聊到了寅时,才告辞离去。 刘进打着哈欠,在榻上睡了一个多时辰。 卵时,营中鼓声敲响。 他这才迷迷糊糊从榻上爬起来,简单洗漱了一下之后,便召集众人来军帐议事。 天亮之后,奉明大校场再次变得喧嚣。 今日来看热闹的人,更多。 奉明县令具忱一早就派人过来告知,今日大校场外的观战人数,将会超过两万。 这对于只有三万多人口的奉明县而言,感受到了压力。 县衙的衙役,明显不足。 无奈之下,他只有向刘进求援,恳请虎豹营骑派出兵马维持。 对此,刘进倒也很体贴。 两万人,对于奉明县来说,绝对已经超过了他们的能力。 试想一下十万铁骑夜袭汴梁。 结果却来了二三十万。 整个汴梁城不堪重负,只能强行中止。 奉明现在的情况,和那十万铁骑夜袭汴梁没有太大区别。 刘进和后仓等人商议了一下之后,调派了两部兵马,共八百人出营,协助奉明县。 但即便如此,一大早,大校场外还是发生了好几起斗殴。 乱象,在大比武开始之后,才逐渐缓解。 第三轮,辛武贤轮空。 十八场比武,将决出十九人晋级。 而其中最惹人关注的,莫过于阳就对战格奈叔,霸陵孙郎对战苏比莫, 以及郁至人王猛,对战战力榜排名第九的羌人姜乃叔三场。 之所以这三场引人关注,皆因这三场都是汉人对战羌氏。 初次之外,还有两场比武比较吸引人。 对战双方是羌人战归化匈奴人,以及一场汉人战归化乌孙国人。 观战台上,刘进眼皮子直打架,仍强打精神。 赵破奴和王围仍在唇枪舌剑,争论不休。 后仓也上台了,兴致勃勃的观看比武。 除此之外,还有一个意外的观战者,内谒者令郭。 他是在辰时抵达。 「郭翁今日怎凭大兴致?」 刘进好奇问道。 要知道,郭可是汉帝身边不可或缺之人。 不仅仅是因为他是内侍,也因为他的手里,还掌握着一支不为人知的谍报体系。 嗯,有点类似于东西两厂的谍报组织。 这是倚华在私下里与刘进说的。 原话是:休小了郭那老货,他看似不起眼,实则最是阴毒。他手里有一个组织名为井干(音han,二声)楼,手下有三千鹳雀,监察长安百官动向,不可不防。 此事,只汉帝和郭知晓。 卫子夫也只是知道一个大概,但具体并不清楚。 刘进听闻后,也是暗自心惊。 他越发相信,汉帝之前纵容百官围攻太子,一定是别有用心。 他决定,以后做事的时候,要更加小心。 「嘿嘿,今日老臣过来,是奉了陛下旨意。」 「阿?」 「陛下说,殿下之博铺,要收三成税赋。」 刘进呼的坐直了身子。 「陛下他——— 「昨日比武,陛下来看了。」 「我怎不知?」 「陛下轻车简行,便是朝中也无人知晓。原本太子也要过来,却因为长安发生了一桩大事,不得不改变行程。殿下,可知长安发生了什麽事情吗?」 刘进,一脸茫然。 「我昨日都在这边,确实不知。」 「石德,死了。」 「什麽?」 刘进顿时露出了震惊之色。 郭笑眯眯道:「殿下这个反应,倒是在陛下意料之中。」 心里,咯瞪一下。 刘进表面上,仍一副茫然之色,心里却微微颤抖。 「石德之祖石奋,陛下甚爱之;其父石庆,也颇得陛下看重。然石德陛下实为不喜。陛下言,石德学问虽好,私心甚重。得贤良文学,确不晓变通,实为不该。 太子于周建德丶下式之教导,本应大有作为。 然在石德辅助之下,却日益谨小慎微,令朕失望——.—.」 石奋石庆,朕很喜欢。 石德不学习你的祖父和父亲,还把太子带到沟里,朕很不高兴。 所以,死了也好! 嗯,就是这个意思。 但汉帝绝不会为这件事,专门派郭过来转告。 所以·—— 刘进,看向了郭。 这时候,校场中突然传来了一阵惊呼声。 刘进和郭忙扭头看去,就见霸陵孙郎策马在场中盘旋,而那个在战力榜上排名第二的苏比莫,却跌落在马下。 他跨下那匹河湟青,在奔跑几步之后,希聿聿倒在了地上。 鲜血,流淌一地。 「怎麽回事?怎麽回事?」 郭立刻惊喜问道:「孙氏,郎怎麽赢的?」 赵破奴认得郭,忙说道:「霸陵孙郎方才与苏比莫交锋十九合之后, 以败战之法用了拖刀斩,大胜苏比莫。不过以我看,就算他不用拖刀斩,五十回合后必胜苏比莫。」 「嘶!」」 郭倒吸一口凉气。 他扭头笑着对刘进道:「陛下今日没来,怕是要后悔了!」 「此话怎讲?」 「他昨日可是确定,孙郎必败。」 「哈哈哈!」刘进闻听大笑起来:「那祖父可真要失望了-—-孙郎之勇力,我曾见过。当日在长陵,她一人便斩了十二个无面人。稍非其擅长,断马剑才是她的杀招。」 王围闻听,好奇道:「无面人?可是幽州无面人?」 刘进的扭头,看向王围。 「幽州无面人是甚来历?」 「一支燕地铁骑—.」」 他正要解说,却感觉赵破奴在一旁端了他一脚。 虽然不知道原因,但他还是反应过来。 「无人知其来历,杀法凶狠,颇有名气。」 郭,看了他一眼。 而刘进则微微一笑,点了点头。 不知为何,王围顿觉遍体生寒,后脊梁都是冷汗。 孙氏女意外获胜,是第三轮比武中,唯一一场爆冷。 阳就丶王猛皆获得胜利。 另外两场,则是乌孙人摩蔑力和匈奴人乌禅权渠胜出。 摩蔑力,一个典型的乌孙人名字。 摩是名,蔑力是姓。 不过按照乌孙人的习惯,名在前,姓在后,同时也可以看出他的来历。 蔑力,同靡。 乌孙贵族姓氏。 乌孙是典型的黄白混色人种,靡是贵族姓,名字里带『靡』字,不是王室便是贵族。 比如难兜靡,军须靡,猎骄靡——」 所以,这个摩蔑力,是乌孙贵族? 也正常,乌孙贵族人数众多,难免有那落魄之人, 由于汉室和乌孙有通婚,所以很多落魄的乌孙贵族在乌孙国失去了财富和地位之后,就跑来汉室。 有能力的,会到长安。 没有太多资本的,则在凉州地区厮混。 他们会把靡姓汉化,改称蔑力。 不过,这其中有多少是真贵族,又有多少是冒充的贵族? 官府懒得过问,更懒得去证实。 这家伙身高有两米? 感觉和赵安国差不太多。 之前刘进并未放在心上,因为看他考核成绩,非常普通。 可现在看来,这家伙绝对是藏拙了! 另一个乌禅权渠,应该也是匈奴贵族来历。 乌禅,是他的部落名,权渠,则代表着他的家族,曾经是部落之主。 所以大概可能,是一个曾经在一个名叫乌禅的地方的部落之主。 「郭翁,匈奴可有乌禅这个地名?」 郭眼晴一亮,看着刘进的目光,随之发生了变化。 他发现,皇长孙学的可真杂。 「浚稽山附近曾有一个地名叫乌禅,其部落名变叫做乌禅部落。不过乌禅部落早就没了-—----这一点,你可以请教赵侯。这个乌禅权渠,怕就是当年乌禅部落的后裔。」 赵破奴抬起头,看向了郭。 他苦笑一声,道:「乌禅部落,乃我所灭。」 「仇人?」 刘进指了指那乌禅权渠。 赵破奴忍不住笑了,「冒名顶替罢了,估计是当年乌禅部落的幸存者, 背着个权渠之名,也好讨生活。当年乌禅王被我杀了个乾净。哪还有什麽权渠幸存。」 「让他改名!」 刘进沉声道:「亡国之徒,想要复国不成?」 赵破奴想了想,点头答应。 随后让后仓在名单里找出了乌禅权渠的名字,用朱笔抹去。 改名? 那还不如让他消失。 第四轮比武,在午时开始。 人数已经缩减到了十九人。 这一轮里,霸陵孙郎轮空。 十九人争取前十名,厮杀也变得越发激烈和血腥。 一个时辰后,前十名胜出。 乌禅权渠在与阳就的比武中,被阳就一个不小心,错手斩杀。 这也是比武以来,第一次出现死亡。 血腥味道,也使得观战席上的人们,变得疯狂起来。 刘进,倒是无所谓。 他并不清楚,乌禅权渠之死,实际上就是因为他那一句话,造成的结果。 郭,却笑了。 他看向了赵破奴,轻轻点头。 十年磨难,昔日的淀野侯倒是变得比之当年,成熟了很多,也聪明了很多。 也许,是时候诏复家了! 只不过若陛下把淀野侯招走,会不会激怒殿下。 毕竟,淀野侯可是刘进目前最大的依仗。 王围也不错! 郭当然知道王围的存在,也进行过调查。 王围当年是强弩都尉,最巅峰时期,执掌过一个五千人的强弩营。在上党丶雁门丶云中丶九原驻守过。最杰出的胜利,是领强弩营硬扛了三万匈奴援兵,保证了霍去病第五次对匈奴之战的胜果。不过,王围那场胜利,被李广利拿走了战果。 所以,卫青霍去病等人,并不清楚在那场战役中,曾发生了这样一场战斗。 把赵破奴留在虎豹营骑,有点大材小用。 这家伙二十年前,便指挥过数万大军,经历过十馀万人的大战。 让王围留下来辅佐平舆候—···· 呵呵,还是让陛下做决定吧。 他一个内谒者令,可不敢在刘进面前谈什麽调走赵破奴。 那样,绝对会让刘进暴走! 午后,第五轮比武开始。 霸陵孙郎的对手,是郁至人董方。 阳就对战摩蔑力。 辛武贤对战羌人乡(音ian,三声;zang,一声)。 王猛对战陇右李贤,又是一匹黑马。 貌似这李贤,是陇右李氏家族子,也是李广李敢李陵的同族。 此前也是成绩不显,却一路比武下来,进入十强。 此外,还有一组比武。 天水姜有恭对战长安人张胜。 张胜,原本是宫卫,随冯奉世一同前来奉明。 他原本作为刘进的亲随,是不需要下场比武的。但他似乎又有些不甘心做亲随,于是也参加了这场比武。 原以为他很快会被淘汰。 没想到··· 「这张胜什麽来历?」 刘进感觉有些吃惊。 他也没有想到,张胜能入十强, 而且根据他此前的战绩,大有可能会战胜那姜有恭。 「此,留侯后人。」 「啊?」 郭倒是比刘进更加熟悉张胜,轻声说道:「张胜乃留侯次子张辟疆之来孙。」 「他怎地做了宫卫? 刘进疑惑道。 郭苦笑回答:「当年留侯长子张不疑杀故楚内史被除国,贬城旦,便失了爵位。而张辟疆则是因冒犯诸吕而急流勇退,不知所踪。张辟疆的后人,也因此失了依靠,举族居住阳陵邑。这个张胜,后来是走了老臣的路子,成为了宫卫。」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